两日后。

      徐闻得到消息,宁王朱权离开京师了。

      说是奉旨前往南昌就藩。

      徐闻知道,朱棣是没打算收拾宁王。

      或许是觉得理亏。

      毕竟之前造反时,朱棣可是亲口说过,要和十七弟平分天下。

      结果自己当了皇帝,就把当初的承诺抛诸脑后,也难怪宁王心生不满,想要学着四哥造反。

      只是遇到了徐闻,造反大业刚开始就结束了,只能灰溜溜的前去南昌就藩。

      宁王之事,归根究底属于皇家之事,徐闻没有深究。

      随着刘伯温次子刘璟,在狱中以发辫自缢,此事便翻篇了。

      可怜刘伯温死后,长子被胡惟庸党羽胁迫堕井而死,次子又因谋逆自杀。

      大孙子刘廌还被流放了,刘家的诚意伯爵位,也基本断了。

      历史上,直到明朝中后期,刘伯温的九世孙,才被老道士嘉靖皇帝续封为第三代诚意伯。

      解决了四海商会的问题,徐闻刚轻松了几日,又得到永乐帝朱棣的召见。

      这次的事不小,关系到国本。

      新皇登基已有两个月,册封了皇后,大封了群臣,可太子之位,迟迟没有立下。

      燕王世子朱高炽,本是世子,因为顺理成章成为太子。

      但靖难期间,他坐镇北平,几乎没什么功劳,唯一拿得出手的那次就是李景隆大军围城,在徐闻的帮助下守住了北平。

      而二皇子朱高煦,靖难四年日夜跟随朱棣身旁,屡屡冲锋陷阵,还救过老爹的性命,立下赫赫战功。

      如今的朱高煦,在军中威望甚高,节制武安侯郑亨,武城侯王聪,安平侯陆远等人。

      朱棣也对其十分喜爱,甚至当众鼓励过朱高煦,让他努力。

      因而,以淇国公丘福、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将领们,纷纷上书,请求册立二皇子朱高煦为皇太子。

      如此一来,朱棣也逐渐偏向朱高煦。

      感觉次子高煦跟自己非常像,应该给他当皇帝。